梅森瓷器与中国景德镇瓷器有一段奇妙的缘分。早先,欧洲喜欢中国瓷器,供不应求。萨克森公国的统治者奥古斯都二世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中国瓷花瓶。也是在这位奥古斯都二世手下,炼金术士解开了中国瓷土——景德镇高岭土的秘密,烧制了梅森瓷器。最初的梅森瓷可以说“高仿”中国瓷器,因奥古斯都二世酷爱中国瓷器,要求精确仿制他收藏的中国瓷器,所以早期梅森有很多“中国风”主题瓷器。

当年货船底舱示意图

  “中国热”席卷欧洲,中国瓷器“有魔力”

  风靡欧洲的“克拉克瓷”是什么意思?

  唐宋以来,中国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克拉克”一词源于17世纪欧洲人对大帆船的称呼,这些帆船运载着大批中国瓷器来到欧洲,当时的瓷器多由景德镇生产,装饰纹饰格局具有外销元青花的遗风,其布局多半采用外圈由八个开光组成的边饰,中间主体图案多为中国传统花鸟、人物、吉祥物等。“克拉克瓷”在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一直畅销欧洲。

定制瓷,制作成瓷制的西方生活用具

  海外市场源源不断的需求,让中国瓷器销路广获利多。1635年,荷兰商人第一次把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宽边午餐碟、水罐、芥末瓶、洗脸盆等做成木制模型,带到中国,请景德镇匠师模仿生产。于是,中国匠师们制作了瓷质的西方生活用具。

  随着中国瓷器与外销地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来样加工订制的瓷器在后来的外销瓷器中占主导地位。

葫芦形浴盆

  欧洲人认为瓷器具有魔力,有毒的东西放置其中,青花瓷便会崩裂碎掉,因此成为各国王室的追捧对象。16世纪后期,瓷器成为王公贵族生活中的奢侈品,变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使得普通民众对瓷器也产生了强烈需求。这不仅使“中国热”席卷欧洲,而且也带动了欧洲陶瓷生产者对中国瓷器的仿制。

  从“高仿”到“创新”,梅森瓷器诞生了

  梅森瓷器的创制要源于奥古斯都二世。他有两个著名的故事“骑兵换瓷器”、“伯特格尔与白色金子”。

  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是个狂热的瓷器收藏者。1717年他与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一世做了一笔交易,用600名萨克森龙骑兵换了151件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这些瓷瓶从此被世人称作“龙骑兵瓶”或“近卫花瓶”。这批价值连城的康熙青花瓶至今仍陈列在德国茨温格宫的瓷器走廊。

梅森的雕像在法国非常受欢迎,中央是一对中国风装饰的夫妇。

  此外,奥古斯都二世还派炼金术士伯特格尔研制瓷器。梅森瓷器的研制和烧造缘于景德镇瓷器的启发和影响,18世纪初,伯特格尔破解了制瓷秘方,并成功创制欧洲本土硬质瓷——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代表了欧洲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其早期的装饰画模仿中国风格来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使“中国风”逐渐影响了全欧洲。最早的梅森瓷器由高岭土和雪花石膏混合烧制而成,后来改良配方,生产出更白的瓷器,和景德镇瓷十分相似。

  之后的梅森瓷器有了诸多创新,比如用极富丽的色彩装饰异国情调的中国人物风景。

  有意思的是,它们模仿的不少是想象中的“中国风”,与实际有出入。

蓝色洋葱系列

  比如,梅森瓷器最有名的系列之一是蓝色洋葱系列,这是欧洲画家们将中国瓷器上的桃子、石榴绘成欧洲人熟悉的洋葱图案。由于梅森的画家们对中国瓷器上描绘的花卉和水果一无所知,他们混合了各种元素,制成了欧洲人较为熟悉的图案。所谓的“洋葱”,并不是指真正的洋葱,根据历史学家的观点,它极有可能是中国瓷器上桃子和石榴的变体。

这座男性人物雕像戴蓝色的头饰,身着中国宽松的长袍,长袍上装饰着许多花卉。该画描绘了一位中国皇帝。

  一尊中国人物陶塑,1810年代柏林生产,这座男性人物雕像头戴蓝色头饰,身着中国宽松的长袍,长袍上装饰着许多花卉,描绘的是一位中国皇帝。可面相是西方人,看起来像东西方人物结合体。

中国产梅森风格的瓷器

  “中国瓷器跟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是很有意思的。梅森瓷器产生以后,我们又借鉴了梅森的风格,生产出了中国产仿梅森器型的瓷器。”王成兰说,德国梅森瓷器画工绘画了他们理解的“中国风格”题材,瓷器上印着中国人喝茶的画面。因为有偏差,中国瓷器画工在烧制时未必认出了纹样原稿画的是“中国”人物。

由21个猴子音乐家组成的滑稽管弦乐队,塑像大师利用这些小猴子,以幽默手法讽刺了当时的宫廷社会。

来源:东方网 作者:熊芳雨、汪伟秋

相关帖子